English

老“钢铁”进军高科技

——首钢的“芯”战略
2000-09-2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孙献涛 李家杰 我有话说

有80年钢铁生产史的首钢集团不愿意再姓“钢”了。日前,刚刚上任的首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罗冰生告诉记者,面对日趋严峻的内外环境,拥有20万职工的首钢必须寻找新的出路,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。“首钢为什么一定要‘从钢而终’呢?”

首钢从来都不讳言自己对北京环境污染所做出的“贡献”,但那是在传统经济唱主角的过去。北京市提出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“首都经济”概念之后,首钢作为传统产业的生存空间骤然减少。坚持就是失败,必须从战略上转变这个钢铁航母的前进方向。

其实转变的苗头早在10年前就出现了。90年代初,首钢提出“一业为主、多种经营”的思想,开始投资兴建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。1994年,首钢日电电子有限公司(SGNEC)建成投产,这家首钢与日本NEC公司合作建成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到今天,已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芯片生产厂之一,它采用日本NEC公司全套设备和设计、生产、管理模式,可生产6大类数百种集成电路,技术水平达到世界一流。

SGNEC的成功让首钢决策者坚定了战略转移的决心。罗冰生说,经过80年的发展,首钢已经具备了8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。虽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冶金行业自身的原因,首钢不可能再“以钢为纲”了,但首钢强大的综合实力、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一流的经营管理水平却是谁都不敢小觑的。这正是首钢敢于从整体上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向的最大本钱。实践也证明首钢有能力在钢铁之外挣钱:1999年首钢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达18.6亿元人民币,今年预计可达28亿元。单SGNEC一个厂,自建成至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已达50亿元。

SGNEC的成功也让首钢决策者找到了战略转移的方向。罗冰生向记者描述首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蓝图:今年,首钢要对现有的6英寸、0.35微米芯片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和扩产改造。在此基础上,今年还要投入13亿美元,建设8英寸、0.25微米芯片生产线,预计2002年建成投产。这将是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、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芯片生产线。以此为核心,首钢将在中国北方建成一个国际一流水平的芯片设计、生产基地。同时,向下游整机产品的制造延伸,重点发展触摸电脑等系列产品。到2010年,首钢高新技术产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,占总量的50%以上。那时,首钢的主体将是高新技术产业。

最后,罗冰生不忘告诉记者:首钢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,绝不会置“长子”钢铁于不顾,将在逐步压缩总量的同时,实现钢铁产品的清洁化、精品化。到2002年,首钢将建成三条精品钢铁生产线,而钢产量则将从800万吨减少到600万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